6 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
6.1 一般规定
6.1.1 污水处理厂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工程质量验收应包括污水处理构(建)筑物、污泥处理构(建)筑物及附属结构工程的质量验收。
6.1.2 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
1 测量记录和沉降观测记录;
2 材料、半成品和构件出厂质量合格证、检验、复验报告;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报告;
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 施工记录与监理检验记录;
6 功能性试验记录;
7 其他有关文件。
6.1.3 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有关规定。
6.1.4 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砌体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的有关规定。
6.1.5 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钢结构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有关规定。
6.1.6 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防腐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4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的有关规定。
6.1.7 污水与污泥处理建筑物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的有关规定。
6.1.8 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止水带材料材质、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和《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 212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6.1.1 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处理系统的构筑物工程包括:
1 污水处理构(建)筑物,包括泵房、格栅间、沉砂池、初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生物池、过滤池、消毒池、加药间、除臭单元、曝气池、调节池、生物反应池、氧化沟、稳定塘等。
2 污泥处理构(建)筑物,包括污泥池、厌氧消化池、污泥处理厂房、浓缩池、消化池、贮泥池、污泥好氧发酵槽、除臭池/罐、烟囱等。
3 附属结构,包括计量槽、分配井、排水口、扶梯、防护栏、平台、集水槽、堰板、斜板、支架、闸槽等。
6.1.2 本条规定了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工程验收应检查的文件。
7 其他有关文件指中间验收记录、施工专项方案、改扩建的相关文件等。
6.2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筑物
主控项目
6.2.1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混凝土的抗压、抗渗、抗冻、抗腐蚀等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
6.2.2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钢筋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检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钢筋混凝土用钢》GB 1499.1~1499.3和《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
6.2.3 现浇结构混凝土应密实,表面平整,颜色纯正,不得渗漏,具体结构工艺部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缝的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规定,混凝土结合处应紧密、平顺;
2 混凝土结构预留孔、洞应规整、表面平滑;
3 预埋件和穿墙管、件应与混凝土结合紧密、顺直、安装牢固;
4 变形缝、止水带应贯通,缝宽窄均匀一致,止水带安装应稳固,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5 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孔、变形缝、施工缝等处应修饰牢固、平顺整齐、颜色均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
6.2.4 结构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有影响使用功能的裂缝。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检测报告。
6.2.5 有保温和防腐要求的构筑物,使用的保温层材质和防腐材料配合比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材质合格证及配合比报告。
6.2.6 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应设置施工缝。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6.2.7 现浇混凝土施工模板安装与拆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一般项目
6.2.8 现浇混凝土构筑物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8的规定。
表6.2.8 现浇混凝土构筑物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L为池体的长、宽或直径,H为池壁高度。
6.2.9 构筑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允许偏差应为0mm~+8mm。
检验方法:实测实量,检查施工记录。
6.2.10 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规格、形状、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6.2.11 构筑物内壁防腐涂料基面应洁净、干燥,湿度应小于85%,涂层不应出现脱皮、漏刷、流坠、皱皮、厚度不均、表面不光滑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超声波等仪器探测。
6.2.12 板状保温材料板块上下层接缝应错开,接缝处嵌料应密实、平整,保温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12的规定。
表6.2.12 保温层厚度允许偏差

注:表中δ为设计的保温层厚度。
6.2.13 现浇整体保温层铺料厚度应均匀、密实、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说明
6.2.3 本条对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关键部位提出具体要求。污水与污泥处理构筑物的池壁与底板、壁板间湿接缝及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应凿毛、清洗干净,混凝土衔接应密实不得渗漏。
6.2.4 结构主要受力部位不得出现大于0.2mm的裂缝,裂缝不得贯通。
6.2.5 本条主要对消化池、臭氧接触池等有保温和防腐要求的构筑物的保温层材质和防腐材料配合比质量作出规定,应做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检验。
6.2.6 底板混凝土浇筑面积较大,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施工缝,这是造成底板渗漏的主要因素及隐患部位,因此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底板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不允许出现施工假缝,更不允许设置垂直施工缝。
6.2.9 本条主要控制目的是保证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强调在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前进行严格控制,可使用金属探测仪器进行检测。
6.2.10 本条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作出规定,应加强池体结构的钢筋和预应力钢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6.3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筑物
主控项目
6.3.1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抗冻、抗渗、抗腐蚀等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构件出厂质量合格证,检查试验报告。
6.3.2 预制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构件上的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6.3.3 预制构件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6.3.4 池壁板安装应垂直、稳固,相邻板湿接缝与杯口应填充密实、满足防水功能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垂线和钢尺测量,检查施工记录、试验记录。
6.3.5 池壁顶面高程和平整度应满足设备安装及运行的精度要求。
检验方法:实测实量。
一般项目
6.3.6 预制混凝土构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6的规定。
表6.3.6 预制混凝土构件允许偏差
注:L为预制梁、柱的长度。
6.3.7 钢筋混凝土池底板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7的规定。
表6.3.7 钢筋混凝土池底板允许偏差

6.3.8 现浇混凝土杯口应与底板混凝土衔接密实,杯口内表面应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6.3.9 现浇混凝土杯口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9的规定。
表6.3.9 现浇混凝土杯口允许偏差
6.3.10 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不应出现扭曲、损坏、明显错台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实量,检查施工记录。
6.3.11 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11的规定。
表6.3.11 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允许偏差

注:H为壁板及柱的全高。
6.3.12 预制壁板的混凝土湿接缝不应有裂缝。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6.3.13 喷涂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不得有砂浆流淌、流坠、空鼓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试验报告。
条文说明
6.3.2 预制混凝土构件外观缺陷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具体确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
6.3.4 施工中预制壁板安装需垂直、牢固,否则将影响后续集水槽安装的平整度和整体水平度。杯口内填充料及细石混凝土封堵应密实,防水材料的型号、规格、品种、配比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杯口指拼装水池地板预留的凹槽。
6.3.5 池壁顶面高程和平整度是保证刮泥机等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提高平整度可减少设备内部因结构表面不平整而产生的内力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工艺性能,应严格控制。
6.3.6 本条款主要控制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允许偏差,检验构件外观尺寸、平整度等要求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的有关规定。
6.3.8 为保证杯口与底板连接密实,施工时应对界面进行处理,强调杯口内表面平整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壁板安装和减小顶部高程的偏差。
6.3.13 预制拼装水池外壁采取喷涂混凝土的目的是为保护池壁外缠绕的预应力钢丝和池体的外观圆顺,喷涂砂浆不得有流淌、流坠、空鼓等问题发生,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验收时需检查同条件试块试验报告。
6.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筑物
主控项目
6.4.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筑物预应力筋的品种、强度级别、规格、数量及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
6.4.2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外观、硬度和静载锚固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试验报告。
6.4.3 预应力筋的数量、下料长度、布束、张拉形式、张拉顺序、封锚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6.4.4 预应力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当设计文件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弹性模量不应小于混凝土28d弹性模量的75%。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
6.4.5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和伸长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6.4.6 预应力张拉设备和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配套标定和使用。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检查标定证书。
6.4.7 预应力钢筋张拉时发生的滑脱、断丝数量不应大于结构同一截面预应力钢筋总量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大于一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一般项目
6.4.8 无粘结预应力筋外包层不应有破损,预应力钢筋应用无齿锯切割,不得采用电弧、气焊切断。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4.9 预应力筋端头锚垫板和螺旋筋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预应力筋与锚垫板板面应垂直。
检验方法:实测实量,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说明
6.4.1 进场的预应力筋质量证明书应齐全,质量证明书中应标明预应力筋的品种、强度级别、规格、数量、执行标准号、检验日期等。进场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的规定抽取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必要时可检测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6.4.2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应具备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出厂证明文件。进场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的规定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6.4.5 主要对预应力筋混凝土的钢筋张拉提出控制点,应对张拉应力和伸长率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双控,并作为主控项目。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6.5 土建与设备连接部位
主控项目
6.5.1 设备基础部位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
6.5.2 基础有预压和沉降观测要求时,设备基础预压和沉降观测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预压试验记录、沉降观测记录。
6.5.3 设备安装的预埋件和预留孔的数量、规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6.5.4 土建与设备连接部位的混凝土应密实、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实量。
一般项目
6.5.5 土建与设备连接部位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5.5的规定。
表6.5.5 土建与设备连接部位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条文说明
6.5.2 设备安装的预压要求一般指重型设备对基础要求的预压试验,主要为了防止重型设备安装后由于基础的不均匀下沉造成设备安装的不合格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6.5.3 土建与设备连接部位的各类型机械设备,要求土建施工的预埋件及预留孔洞较多,为保证机械设备能够顺利安装,满足运行要求,应严格控制。
6.6 附属结构
主控项目
6.6.1 计量槽、配水井、排水口、扶梯、防护栏、平台、集水槽、堰板等附属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抗冻等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
6.6.2 混凝土堰应平整、垂直,位置、高程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堰顶全周长上的水平度允许偏差应为1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实量,检查施工记录。
6.6.3 扶梯、防护栏、平台安装应牢固可靠、线形直顺、涂漆均匀、表面无污染。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一般项目
6.6.4 计量槽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6.4的规定。
表6.6.4 计量槽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6.5 圆形集水槽安装应与水池同心,允许偏差应为5mm。
检验方法:实测实量。
6.6.6 扶梯、平台、防护栏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6.6的规定。
表6.6.6 扶梯、平台、防护栏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6.7 排水口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翼墙变形缝的位置应准确、直顺、上下贯通,宽度允许偏差应为0mm~—5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实量。
2 翼墙后背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检验方法:实测实量,检查施工记录、试验记录。
3 护坡、护底砌筑的表面应平整,灰缝应砂浆饱满、嵌缝密实,不得有松动、裂缝、空鼓。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说明
6.6.5 污水处理工艺要求污水呈径向辐射流动状态,因此要求圆形集水槽应与水池同心。
原创文章,作者:中建品质工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inzhigc.com/flfg/shizhenggongcheng/chengshigeishuipaishuigongcheng/chengzhenwushuichu/%e6%b1%a1%e6%b0%b4%e4%b8%8e%e6%b1%a1%e6%b3%a5%e5%a4%84%e7%90%86%e6%9e%84%e7%ad%91%e7%89%a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