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中航My TOWN商业一期B区工程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两路镇兰馨大道旁,建筑面积约为183676平米,地上约143058平米,地下约40618平米,1层地下室(局部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中航My TOWN商业一期B区工程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两路镇兰馨大道旁,建筑面积约为183676平米,地上约143058平米,地下约40618平米,1层地下室(局部)2层,共6栋14-16层高层,基础桩桩径为1000mm、1200mm、1500mm,车库位置232根,主楼873根,总计1105根,桩长17-73m不等,平均约50m左右。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图1-1 项目效果图

  现场地质情况特殊,回填深度较大,从前期土方工程资料显示,填土厚度最厚达68.8米,结构松散、稳定性差,基岩面起伏陡,无规律,上部回填段孤石径大,最大可达3-5米,桩基施工时易卡钻,且不容易判断基岩面。

  由于地下回填深度较大,原地貌较低仍在项目所在地西南角以外80米处,且未进行回填,地下水位较低,多为地表水。

  2 超深桩施工技术说明

  通过加大钻杆的抗扭力矩、增强钻机的动力头、加长桅杆、定制钻头等措施改装现有的金泰360桩机,再配合全回转钻机进行全钢护筒跟进完成成孔,桩身混凝土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免振捣现浇成桩。

  该技术有机械化程度度高、施工效率高、成孔质量好、环境污染小等特点。

  3 施工流程

  (1)旋挖钻机改装流程

  做一桩一勘的详勘→改装设计→定制钻杆、桅杆节→安装桅杆节→改钻机动力头→安装钻杆→机械验收

  (2)桩基施工流程

  做一桩一勘的详勘确定桩身长度→场地平整及准备工作→桩身0-6米旋挖→首节护筒下孔→后继续挖到深9米→安装第二节护筒→安装全回转钻机→第二节护筒下孔→继续旋挖4米,安装第三节护筒下孔→重复旋挖、装护筒及下孔直至持力层→勘岩旋挖→清底并验桩基→桩身钢筋绑扎→桩身混凝土浇筑→护筒回收→验收

  4 操作要点

  4.1 机械的改装

  1)详勘(一桩一勘):按设计图纸进行一桩一勘的地勘作业,了解各桩位下的地质情况,设计院按详勘资料重新设计桩底标高。若桩位变更,与原定位桩距离超过2m及以上,则需补勘。

  2)改装设计:根据资料、计算分析确定改装部位,将桅杆加高至25m,动力头扭矩由160KN.m加至210KN.m,设计截齿型钻头。

  4.2 场地平整

  根据工程实际,事前应先平整场地,平面坡度不得大于3%,并为施工准备好的施工机械、周转材料堆放场、桩身钢筋笼制作及准放配备足够的场地,确保施工用水、用电、路通等。

  4.3施工准备

  1)机械及材料准备:①用全站仪进行桩测量定位,机械进场;② 4m规格的钢护筒进场,底部带齿便于下旋进土,数量依桩长而定;③ 9m一节的钢筋笼焊接加工,接头处预留多道箍筋,外侧挂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依桩长而定。

  2)安装全回转钻机(针对60m-80m桩):①划线定位,平整周边土方,分别在桩的两侧及桩口铺钢垫板,在垫板角部放置4个油罐垫座;②吊装全回转主机,安装反力叉及配重等,连接动力泵机;③垫座自动安平,最后安装履带吊机。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3)安装首节护筒:由履带吊车将护筒吊至钻机口,调整定位后放入钻机内,底部放在桩口外框上;运行机械,将护筒转下0.5m-1m。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4.4 桩身0-3.5米旋挖

  将改装后的旋挖机固定在全回转钻机旁,采用素土开挖钻头,对准护筒,调整桅杆和钻杆的垂直度,运行机械将钻头下放至护筒内进行旋挖施工,回转钻头切土,提升钻杆卸土,如此反复操作,挖深至3.5m处停止。

  4.5 护筒下沉施工

  1)提升钻杆,旋挖机转动90°,移开护筒上口;选择第二节护筒(与首节护筒不一至,第二节底部为对接口),吊装至第一节护筒上口约10cm处,人工转动第二节护筒对准首节护筒接口处,定位、下放、拼接,最后使用气泵枪将内口连接用螺栓旋紧。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2)首节护筒下压

  ①60m-80m的桩,应用全回转钻机,顺时针转动护筒,边转边下压护筒,如遇阻可先在原标高上顺时针转动(1-2)分钟后、利用惯性同步下压,将首节全钢护筒整体压进孔内,下压深度低于孔底约0.5m;

  ②对于60m以下的桩,使用搓管机进行护筒下压施工。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3)继续桩身4米旋挖,安装第三节护筒,第二节护筒下压

  ①根据土质情况更换钻头,转动机身重新就位,对准第二节护筒并调整垂直度,下放钻杆继续旋挖4m成孔。

  ②完成后提起钻杆,转动机身移开第二节护筒上口,人工配合吊装第三节全钢护筒,类型、长度、吊装及连接方法同第二节护筒。

  ③完成第三节护筒连接后,使用全回转钻机,将第二节护筒下压,操作方法同首节护筒。

  4)重复旋挖取土、安装、下压护筒至持力层后,护筒根据持力层实际的土质稳定性确定是否进一步跟进,确定护筒进一步下沉深度后,选择配套长度(1m、2m、3m三种)的全钢护筒进行连接,以满足护筒高出全回转钻机操作平台不超过2m,不小于0.5m的要求。

  4.6 吊放钢筋笼

  桩基基底验收通过后,用履带吊车分节吊放钢筋笼(含声测管),具体步骤为:

  ①将第一节钢筋笼吊入护筒内,并在护筒上口架防坠支架,防止钢筋笼滑入桩孔;

  ②吊装第二节钢筋笼至第一节上口,人工调整位置并经行固定绑扎,使用焊机将上下钢筋笼主筋单面焊接,接好“声测管”,绑好箍筋;

  ③吊起钢筋笼,人工配合取下防坠支架,再将第二节钢筋笼放入桩孔内,同时支设支架;

  ④如此反复至孔底。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4.7 混凝土浇筑及护筒的回收

  采用导管式混凝土浇筑工艺:当混凝土浇筑深度达到20m(35立方左右)后,开始起拔护筒,主要步骤是:对于60m-80m的桩,先逆时针转动全回转钻机,慢慢向上拔护筒,护筒上升高出工作平台4米(一节)后,暂停回转钻机;然后,人工配合履带吊车吊住上口护筒,在操作平台将平口内连接护筒的螺丝拧下后,将护筒吊至周边场地堆放;继续转动全回转钻机,慢慢向上拔护筒,拔出第二节护筒。60m以下的护筒拔出施工,采用拔管机。

  首次起拔时,需要考虑桩身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只拔4节,待混凝土浇筑约20米深度后,再向上再拔出4节,要保持混凝土的面始终高于护筒底部3米以上。最后混凝土浇至桩面标高500-1000mm后全部拔出护筒。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桩施工技术

  4.8 检测

  桩基施工完成后7天,进行桩头清理,同步进行“超声波”桩身完整性检测,待各方检测报告齐全后通知勘探、设计、行业主管部门等进行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验收。

  5 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质量、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2)混凝土拌制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等级进行检查,各项必须符合设计强度、试验室配比及符合施工初凝时间要求。

  3)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焊缝、主筋和箍筋的制作等进行检查,各项符合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6.2.5条。

  4)桩身质量检查除对预留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检查验外,还需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方法有动测法、钻芯法、声波透射法。检测数量以《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确定。

  5)平整场地时,平面坡度不得大于3%。

  6)全回转钻机安装,桩位允许偏差桩径的1/10且不大于50mm,确保全钢护筒偏位尺寸不大于50mm。

  7)桩孔垂直度允许偏差桩长的1%。

  8)孔底沉渣厚度不应该大于50mm。

  9)钢筋笼制作时需要接头处预留加强箍筋,在安装焊接时,焊接长度应大于10d,钢筋接头处声测管连接接头需绑扎加强防止脱口。

  10)控制好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单根桩身混凝土施工时间应控制在8小时内;护筒起拔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6 结语

  应用该超深桩旋挖成孔技术,解决了杂填土条件下超60米桩的施工问题,并在成本、工期等多方面进行技术优化,主要包括:

  (1)将原有机械进行改装,加长桅杆,加大动力头,保证了超过60米深的旋挖成孔施工速度,也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技术保证;

  (2)设计了一种工具式钢护筒,螺栓连接代替现场焊接,成桩过程同步拔出护筒,一方面减少现场拼接作业时间,另一方面钢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和成本;

  (3)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成桩,在免振捣的模式下保证成桩质量;同时,自密实混凝土由于其采用外加剂的特殊构造设计,其耐腐蚀性普遍优于普通混凝土,进一步保证了强腐蚀回填土地质条件下的桩基质量。

  通过在中航MyTown项目上进行旋挖技术的优化和探索,课题组解决了在超深杂填土地质条件下现浇混凝土灌注成桩的施工难题,提高了施工工艺水平,取得了一定经济、社会效益,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原创文章,作者:中建品质工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inzhigc.com/gyjs/%e5%9c%b0%e5%9f%ba%e4%b8%8e%e5%9f%ba%e7%a1%80-gyjs/02jichu_zifenbugongcheng_/461.html

Like (0)
Previous 2018年7月2日
Next 2018年7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