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22日,住建部下发《建设部科技司2001年工作思路及要点》
这是最早可追溯的关于BIM的政策。该《要点》指出,国家建设部科技司要推进建设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产业,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说这一篇通知,在政策上拉开了建筑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序幕。
2003年11月14日,住建部下发《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这份规划纲要,要求有国际与国内大型项目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重点建设“一个平台、三大系统”。
对于大型企业,推行以工程数据库和模型设计为主的,集成化、智能化设计技术,完善工程设计系统,推行协同设计;建立以物资流为主线、以资金流和工作流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同时注重开发和推广一批有助于提高设计和管理水平的先进应用软件。开发应用智能化施工技术,利用可视化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施工环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可以看到,虽然这时候国家政策还没有直接提到BIM技术,但是「网络平台」、「协同设计」、「可视化技术」等关键词的出现已经为BIM技术的全面推广吹响了冲锋号。
2011年5月10日,住建部下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纲要中第一次直接提到了BIM技术,总体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纲要还就工程总承包类,勘察设计类,施工类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体目标及发展重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同时也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BIM应用指明了方向。
2015年6月16日,住建部下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非常细致的指出了涉及建筑业的单位应用BIM的探索方向,阐述了BIM的应用意义,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重点。
该意见中提到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建筑施工企业应实现BIM技术、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等,这些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应用BIM的项目率要达到90%。
到这里,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算是给BIM技术在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定了一个明确的期限,那么其他的中小型企业也可以进行参考。
2016年8月23日,住建部下发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该纲要更加细化和拓展了BIM的应用要求。前后一共28次提到了BIM一词,特别强调了BIM与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力
纲要提出:
勘察设计类企业,要深度融合BIM技术,实现BIM与企业管理信息的一体化应用。要普及应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方案的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
推广BIM的协同设计,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同时,研究基于BIM的集成设计工作系统,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集成与共享。
施工类企业,应开展施工阶段的BIM基础应用。研究BIM技术应用条件下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机制,建立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展BIM与物联网、云计算、3S等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
工程总承包类企业,需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项目多方协同工作模式,开发和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多方之间的高效协同与信息共享。制定基于BIM技术的成果交付标准,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数字化交付和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
在工程的监管方面,要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开展白图替代蓝图,和数字化审图试点工作。探索基于BIM的工程竣工备案模式。构建基于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技术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
另外,纲要还强调要大力推进BIM、GIS等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应用BIM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规划设计,探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营管理。
加快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推动各方共享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工程管理。在“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应用BIM技术进行建设,探索云计算、大数据、GIS等技术的应用,实现重点工程的信息化。
与此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推进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及生命期管理,促进工业化建造,实现产业链参与者之间的全方位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专项信息技术的应用目标中,首次提到了3D打印技术与BIM技术的结合应用,探索3D打印技术运用于建筑构件生产,开展示范应用。
在信息化标准方面,纲要指出:要强化建筑行业信息化标准设计,重点完善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编制信息化相关的编码、数据交换、文档及图档交付等基础数据和通用标准。继续推进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编制工作。
从比较近的这份纲要上看,BIM技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在国家上层中越来越得到重视。纲要中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总承包单位、监管方等各方如何应用BIM技术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同时这篇纲要中出现的几个热词,都和BIM发生了很深的关联关系,比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GIS、综合管廊、轨道交通、虚拟现实、3D打印、装配式建筑等。值得引起广大企业的关注。
2017年2月21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提出积极支持建筑业科研工作,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为项目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提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随后,北京、河北、安徽、陕西、山西、山东、湖北、江西、河南等二十余省市发布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性文件。装配式建筑核心是“集成”,而BIM技术是“集成”的主线。这条主线串联起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全过程,BIM与装配式建筑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BIM跟装配式建筑就是相爱相生,BIM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有天然的优势,BIM技术助力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技术集成,强强结合。
我们从2001年提出的信息技术,到2003年提出协同工作和可视化技术,再到2011年明确提出BIM技术的发展方向,2015年为建筑业各方的发展目标制定清晰的时限,再到2016年深入阐述了BIM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结合,2017年又在国务院下发的文件中再度提到相关的要求。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也在这两年密集推出一些促进BIM技术发展的政策和行动。近期,国务院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从而更进一步加快了BIM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由上而下的这些变化,我们能够看到和感受到BIM这种技术不断的迭代进步。
原创文章,作者:中建品质工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inzhigc.com/gcgl/bimkeshihua/bimcehua/bimzhengce/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