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部采用BIM技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加快推动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项目中倡导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部采用BIM技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加快推动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项目中倡导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建设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本市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二)工作目标

  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和技术保障体系。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规模化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三)实施范围和标准

  1. 自2017年3月15日起,新纳入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和新立项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

  2. 自2017年3月15日起,通过招拍挂文件设定相关要求,对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城六区和通州区地上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筑;在其他区取得地上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筑。

  3. 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的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本市的相关标准。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项目,其装配率应不低于50%;且建筑高度在60米(含)以下时,其单体建筑预制率应不低于40%,建筑高度在60米以上时,其单体建筑预制率应不低于20%。鼓励学校、医院、体育馆、商场、写字楼等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其中政府投资的单体地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用钢结构建筑。

  二、 重点任务

  (四)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进一步完善适应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检测、验收、维护等标准体系,编制相关图集、工法、手册、指南。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加快制定本市地方标准,支持制定企业标准,促进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完善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安全防护体系和防火抗震防灾标准。制定结构与装修一体化和装配式装修技术标准。研究确定装配式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建立装配式建筑评价体系。

  (五)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

  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政府投资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应全过程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管理。鼓励设计单位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联合开发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和通用设计软件。

  (六)优化部品部件生产

  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导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及相关产业园区在京津冀地区合理布局,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的产品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格局。特别是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钢结构建筑生产示范基地,整合钢构件、内外墙板、楼板、一体化装修材料等上下游部品部件生产。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产品品种和规格,促进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优化物流管理,合理组织配送。积极引导设备制造企业研发部品部件生产装备机具,提高自动化和柔性加工技术水平。建立部品部件质量验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七)提升装配施工水平

  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特别是加快研发应用装配式建筑关键连接技术和检测技术,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能。鼓励企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支持施工企业总结编制施工工法,提高装配施工技术水平,实现技术工艺、组织管理、技能队伍的转变,打造一批具有较高装配施工技术水平的骨干企业。

  (八)推进建筑全装修

  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推广整体厨卫、同层排水、轻质隔墙板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加快智能产品和智慧家居的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鼓励装配式装修;支持其他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住宅项目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

  (九)推广绿色建材

  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开发应用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鼓励装饰与保温隔热材料一体化应用。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夹心保温复合墙体、叠合楼板、预制楼梯以及成品钢筋,积极推进临时建筑、道路硬化、工地临时性设施等配套设施使用可装配、可重复使用的建材和部品部件。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

  (十)推行工程总承包

  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健全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优化项目管理方式,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鼓励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十一)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全过程监管,制定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分段验收方案,对全装修成品交房项目实施主体与装修分界验收。加强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实施装配式建筑部品认定和目录管理,对主要承重构件和具有重要使用功能的部品部件进行驻厂监造。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检验检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加强行业监管,明确符合装配式建筑特点的施工图审查要求,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涵盖本市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发展改革、规划国土、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的数据共享,实现工程质量可查询可追溯。

  三、 保障措施

  (十二)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市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国土委、市环保局、市国资委、市地税局、市质监局、市金融局、市国税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等,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配套措施,密切协作配合,加大支持力度,扎实做好发展装配式建筑各项工作。各区政府要加强对本区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落到实处。

  (十三)细化责任分工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装配式建筑年度发展计划及具体实施范围,将发展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落实到项目规划审批、土地供应、项目立项、施工图审查等各环节,并定期通报各有关单位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进展情况;加强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许可、施工登记和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项目依法不予进行竣工备案。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在立项阶段对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落实装配式建筑要求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查。市规划国土委负责加强装配式建筑项目规划行政许可、施工图审查的管理,制定和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文件深度规定和施工图审查要点,在规划条件和选址意见书中明确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要求并在土地供应中予以落实。

  (十四)加大政策支持

  一是对于实施范围内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在计算建筑面积时,建筑外墙厚度参照同类型建筑的外墙厚度。建筑外墙采用夹心保温复合墙体的,其夹心保温墙体外叶板水平投影面积不计入建筑面积。对于未在实施范围内的非政府投资项目,凡自愿采用装配式建筑并符合实施标准的,给予实施项目不超过3%的面积奖励。

  二是由财政部门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项目专项奖励政策,对于实施范围内的预制率达到50%以上、装配率达到70%以上的非政府投资项目予以财政奖励;对于未在实施范围的非政府投资项目,凡自愿采用装配式建筑并符合实施标准的,按增量成本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对于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可依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在本市建筑行业相关评优评奖中,增加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指标要求。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在办理房屋预售时,可不受项目建设形象进度要求的限制。

  (十五)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技术集成创新,鼓励应用绿色建筑技术、超低能耗节能技术、智能建筑技术。建立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参与研究制定本市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

  (十六)强化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制定装配式建筑岗位标准和要求,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专业人才参与装配式建筑的研发、生产和管理。

  (十七)做好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通过现场会、论坛、展会、专题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装配式建筑相关知识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和市场发展。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装配式建筑是通过BIM方法进行技术集成,贯穿包括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最终目的是整合建筑全产业链,实现建筑产业链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集成。装配式建筑必将依托BIM信息化技术,开拓出一条依托于虚拟构件库、BIM信息化集成的BIM云平台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中建品质工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inzhigc.com/gcgl/bimkeshihua/bimcehua/bimzhengce/1084.html

Like (0)
Previous 2021年9月13日
Next 2021年9月13日

相关推荐

  • 国务院发文力促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重磅!国务院发文力促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加快推进BIM技术!部署7大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7〕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建筑业仍然大而不强,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落后、建筑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市

    2021年9月13日
  • 广西住建厅关于在全区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工作

    广西住建厅关于在全区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在全区开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桂建标〔2017〕12号) 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局)、市政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和我厅《关于印发广西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建标〔2016〕2号)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区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技术应用,提高BIM技术应用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区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中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申报工作

    2021年9月10日
  • 【住建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住建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正式发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12月2日发布第1380号公告,批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212-2016,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由毛志兵、王丹等10位行业专家组成的标准审查委员会认为,《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工程建设行业现阶段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我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的一种实践方法(P-BIM),

    2021年9月13日
  • 上海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文件编制涉及BIM应用

    《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文件编制涉及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服务的补充示范条款》等6项补充示范条款的通知发布

    2021年9月13日
  • 上海住建委发布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应用BIM实施

    上海市:住建委发布《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施要点》的通知 为进一步为贯彻《关于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通知》(沪建建管〔2016〕250号),推进保障性住房BIM技术应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结合本市保障房项目和BIM技术应用的实际,于12月16日发布了《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施要点》的通知(沪建建管〔2016〕1124号)。 《通知》中明确,该《实施要点》适用于本市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其中,针对实施BIM技术应用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在实施前可自行组织或委托市绿建协上海

    2021年9月13日
  • 国内十二地区BIM政策,住建部指导BIM发展

    国内十二地区BIM政策,住建部指导BIM发展 住建部 自2011年开始,住建部几乎每年会发布一则关于BIM技术推进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中既有针对于BIM技术推广的政策性要求,又有具体项目的推进目标,还有从技术层面上对于工程全过程BIM应用的指导性意见。 住建部2011年5月20日发布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到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这是

    2021年8月24日
  • 衢州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文件中要求采用BIM技术

    衢州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文件中要求采用BIM技术! 招标公告 1.招标条件 衢州市纪检监察保障中心项目已由 衢发改审[2019]29 号 文件批准建设,招标人为 衢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心 ,资金来源为国有资金,现决定对该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和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本项目选址地块为杭金衢高速西出口路政执法大队西面,用地面积为33400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本项目分为北区的办案用房和南区的综合用房两部分,中间由无风雨连廊相连接。场地主入口设置在南面,正对综合用房主楼正立面,主楼前设置宽敞的前广场和

    2021年9月13日
  • 吉林省房建和市政工程部分环节要求应用BIM

    吉林省房建和市政工程中招标、设计、施工等环节要求应用BIM技术的通知 近日,吉林省住建厅发布了关于房建和市政工程中招标、设计、施工等环节要求应用BIM技术的通知,主要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适用范围:装配式建筑、现代木结构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及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自2019年1月1日起应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及施工管理。 招投标范围: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主导专业的BIM技术设计及施工管理。 施工收费:建设单位应支付BIM施工管理费用并计入工程造价,计费标准可采取双方协商市场价格的模式,或参考国内其他城市已发布的

    2021年9月13日
  • 德州市住建局关于推进BIM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的通

    德州市住建局关于推进BIM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1年9月10日
  • 郑州市政府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预制率不低于20%,装配率不低于50%,下同)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其中保障性住房及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达到60%以上。 到2025年底,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保障性住房及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原则上应达到1100%。 新建装配式建筑应达到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 2、具体目标: 重点推荐区域:以市内五区(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

    2021年9月1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