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结构计算分析
4.1极限状态设计
6 结构构造
6.2异形柱结构
6.2.5异形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6.2.5-1规定的数值,且柱肢肢端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6.2.5-2规定的数值。
6.2.10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2.10的规定。
7 异形柱结构的施工及验收
7.0.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异形柱结构,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其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3 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条文说明:
4 结构计算分析
4.1极限状态设计
4.1.5本条修订后改为强制性条文,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相关条文一致。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和安全等级划分,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相关规定采用;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3.3.2条的规定采用,不应小于1.0;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11.1.6条规定采用。
6 结构构造
6.2异形柱结构
6.2.5本条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中第11.4.12条强制性条文等效。
表6.2.5-1中异形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异形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总配筋率的规定,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11.4.12条和第8.5.1条的规定并考虑异形柱的特点做了调整。肢端指沿肢高方向a为一倍肢厚范围的柱肢,如本规程图6.2.15所示。
6.2.10本条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版)中第11.4.12条强制性条文等效。
异形柱柱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应根据受剪承载力计算,同时满足体积配箍率条件和构造要求确定。
研究表明,箍筋间距与纵筋直径之比s/d,是异形柱纵向受压钢筋压曲的直接影响因素,s/d大,会加速受压纵筋的压曲; 反之,则可延缓纵筋的压曲,从而提高异形柱截面的延性。因此为了保证异形柱的延性,根据对各抗震等级下最大轴压比时近6000根异形柱纵筋压曲情况的分析,当其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符合表6.2.10的要求时,纵筋压曲柱的百分比可降到5%以下。
对箍筋合理配置的研究中发现,当体积配箍率Pv相同时,采用较小的箍筋直径dv和箍筋间距s比采用较大的箍筋直径dv和箍筋间距s的延性好;只增大箍筋直径来提高体积配箍率而不减小箍筋间距并不一定能提高异形柱的延性,只有在箍筋间距s对受压纵筋支撑长度达到一定要求时,增大体积配箍率Pv,才能达到提高延性的目的。
7 异形柱结构的施工及验收
7.0.1~7.0.5 第7.0.2条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第5.2.3条强制性条文等效。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针对异形柱结构的特点,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对混凝土 用粗骨料、钢筋和钢筋的连接等提出了控制施工质量的要求。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变形性能直接影响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考虑地震作用的框架梁、框架柱、剪力墙等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级、HRB500级热轧带肋钢筋,箍筋宜选用热轧钢筋。当有较高要求时,钢筋牌号的强屈比、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以及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第11.2.3条的要求,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强度设计值以及 弹性模量的取值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10(2015年版)第4.2节的相关规定。本次修订新增钢筋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主要是为了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大变形条件下,钢筋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
异形柱结构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操作人员应通过考核并持有相应操作
原创文章,作者:中建品质工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inzhigc.com/flfg/jianzhugongcheng/zhutijiegou/hunningtujiegou/hunningtu/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