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电缆敷设 13.1主控项目 13.1.1金属电缆支架必须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检查数量:明敷的全数检查,暗敷的按每个检验批抽查20%,且不得少于2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并查阅隐蔽工程

  13电缆敷设

  13.1主控项目

  13.1.1金属电缆支架必须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检查数量:明敷的全数检查,暗敷的按每个检验批抽查20%,且不得少于2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并查阅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条文说明:

  13.1.1本条与本规范修订前一致,是原规范的强制性条文。本条是根据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这一原则提出的,目的是保护人身安全和供电安全。金属电缆支架通常与保护导体做熔焊连接,熔焊焊缝应饱满、焊缝无咬肉。

  13.1.2电缆敷设不得存在绞拧、恺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13.1.2本条是对电缆敷设完成后的质量要求,建筑电气工程中电缆敷设基本采用电缆沟内或电气竖井内沿支架上敷设、电缆托盘或梯架或槽盒内敷设和电缆穿管敷设等方式,对电缆沟内或电气竖井内沿支架敷设的方式,可以等电缆全部敷设完后进行检查;对在电缆托盘或梯架或槽盒内敷设的电缆应在敷设过程中进行分层检查,以免电缆敷设完成后由于电缆叠加不方便检查;对电缆穿管敷设应使导管的管口和导管连接处光滑、无毛刺。

  13.1.3当电缆敷设存在可能受到机械外力损伤、振动、浸水及腐蚀性或污染物质等损害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13.1.3敷设在室内设备附近或穿越楼板、墙体以及在室外的电缆,不可避免地存在有损于电缆的情况,但只要采取一些措施是可以避免的,这些措施包括加套保护管、铺砂或选用合适的电缆等。

  13.1.4除设计要求外,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的型号、规格、长度应相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对设计图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13.1.4设计中,并联使用的电缆型号、规格、长度一般是相同的。本条主要是考虑由于施工现场的工期问题或电缆货源问题,随意替代会造成一根电缆过载一根电缆负荷不足影响运行安全的现象。由于不同型号或不同规格的电缆的允许载流量和允许运行温度是不相同的,不同长度的电缆其负荷的分配比例也是有区别的,将会影响电缆运行的安全。

  13.1.5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不得单根独穿于钢导管内,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不应形成闭合磁路。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对设计图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13.1.5本条是在原规范强制性条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修改,是电缆敷设在钢导管内或电缆固定的基本要求,也是为了安全供电应该做到的规定。尤其在采用预制电缆头作分支连接或单芯矿物绝缘电缆在进、出配电柜、箱时,要防止分支处电缆芯线单根固定时,采用的夹具和支架形成闭合铁磁回路。说得严谨一点,钢导管或钢夹具和支架是指可导磁的钢导管或钢夹具和支架。

  13.1.6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对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制作的电缆头,其电缆接地线应回穿互感器后接地;对尚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缆接地线应在零序电流互感器前直接接地。

  检查数量:按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总数抽查5%,且不得少于1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13.1.6这是使零序电流互感器正确反映电缆运行情况,并防止离散电流的影响而使零序保护错误发出信号或动作的规定。

  13.1.7电缆的敷设和排列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矿物绝缘电缆敷设在温度变化大的场所、振动场所或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采取“S”或“Ω”弯。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13.1.7电缆敷设方式有沿支架、托盘、梯架、槽盒或直埋等多种形式,电缆的用途也各不相同,按功能分有正常供配电和应急或事故用供配电电缆,按电压等级分有高压、低压电缆,按用途分有动力、照明和控制电缆。对不同用途或电压等级的电缆其敷设方式、排列要求各有不同,这些是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作出规定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由于矿物绝缘电缆的硬度相对较高,规定在温度变化大的场所、振动场所或穿越建筑物变形缝等部位采取补偿措施是为了避免出现电缆变形和位移等状况。

  13.2一般项目

  13.2.1电缆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设计要求外,承力建筑钢结构构件上不得熔焊支架,且不得热加工开孔。

  2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支架层间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13.2.1-1的规定,层间净距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1Omm,35kV电缆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

  表13.2.1-1电缆支架层间最小距离(mm)

  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注:h为槽盒高度。

  3最上层电缆支架距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最小净距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方配电柜、台、箱、盘时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且不宜小于表13.2.1-1所列数再加80mm~150mm;距其他设备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300mm,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置防护板。

  4当设计无要求时,最下层电缆支架距沟底、地面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13.2.1-2的规定。

  表13.2.1-2最下层电缆支架距沟底、地面的最小净距(mm )

  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当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应饱满;当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时,螺栓应适配、连接紧固、防松零件齐全,支架安装应牢固、无明显扭曲。

  6金属支架应进行防腐,位于室外及潮湿场所的应按设计要求做处理。

  检查数量:第1款全数检查,第2款~第6款按每个检验批的支架总数抽查10%,且各不得少于1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并用尺量检查。

  条文说明:

  13.2.1电缆在沟内或电气竖井内敷设,要用支架支持或固定,因而支架的安装是关键,其相互间距离是否恰当,对通电后电缆的散热状况是否良好,对电缆的日常巡视和维护检修是否方便以及在电缆弯曲处的弯曲半径是否合理均有影响。规定最上层电缆支架距其他设备的最小净距,是为了避免设备维护检修时引起电缆损伤而作出的防护要求,最下层电缆支架距沟底、地面的最小净距,主要是为了避免电缆沟或隧道或屋面积水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行。表中数据基本与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保持一致。

  13.2.2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的敷设排列应顺直、整齐,并宜少交叉;

  2电缆转弯处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1.1.2的规定;

  3在电缆沟或电气竖井内垂直敷设或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应在每个支架上固定;

  4在梯架、托盘或槽盒内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应每隔2m固定,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m~1Om处应设固定点;

  5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表13.2.2的规定;

  表13.2.2电缆支持点间距(mm)

  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与管道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7无挤塑外护层电缆金属护套与金属支(吊)架直接接触的部位应采取防电化腐蚀的措施;

  8电缆出入电缆沟,电气竖井,建筑物,配电(控制)柜、台、箱处以及管子管口处等部位应采取防火或密封措施;

  9电缆出入电缆梯架、托盘、槽盒及配电(控制)柜、台、箱、盘处应做固定;

  10当电缆通过墙、楼板或室外敷设穿导管保护时,导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检查数量:按每检验批电缆线路抽查20%,且不得少于1条电缆线路并应能覆盖上述不同的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并用尺量检查,查阅电缆敷设记录。

  条文说明:

  13.2.2本条需要说明的有三点,一是电缆在电气竖井内敷设完毕,应先做电气交接试验,合格后再按设计要求做防火隔堵措施,防火隔堵是否符合要求,是施工验收时必检的项目。二是增加铝合金电缆的内容,铝合金带联锁恺装硬度大,其支持点的间距规定与美国《国家电气规范》NEC( 2011年版)第330.30-B款的规定是一致的:联锁型或皱纹型恺装电缆(Metal Clad Cable)的支持点的距离不超过1.8m。三是增加了电缆出入梯架、托盘、槽盒及配电(控制)柜、台、箱、盘要做固定的要求,旨在减少电缆局部受力和电缆端子连接部位的受力。电缆穿导管保护时的导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当多根电缆穿同一导管时,其电缆外径应为所有电缆绑扎在一起时并通过计算后的数值。

  本条中提及的无挤塑外护层电缆金属护套指的是矿物绝缘电缆的铜或铝金属护套,为避免不同金属材料间的接触发生晶间腐蚀而作出了相应规定。

  13.2.3直埋电缆的上、下应有细沙或软土,回填土应无石块、砖头等尖锐硬物。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施工中观察检查并查阅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条文说明:

  13.2.3建筑工程中采用直埋电缆的部位大多是在室外,一般用于路灯,当电缆直埋于车辆有可能通过的草坪或行人等部位时,为避免由于泥土回填不当造成直埋的电缆受损、影响安全而作出本条规定。

  13.2.4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直埋电缆应设标示桩。

  检查数量:按每检验批的电缆线路抽查20%,且不得少于1条电缆线路。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13.2.4本条是为了运行中巡视和方便维护检修而作出的规定。

原创文章,作者:中建品质工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inzhigc.com/flfg/jianzhugongcheng/jianzhudianqi/dianlanfushe/309.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年7月15日
Next 2022年7月15日

相关推荐

  • JGJ232矿物绝缘电缆敷设技术规程

    3 设计 3.1型号规格选择 3.1.7有耐火要求的线路,矿物绝缘电缆中间连接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电缆本体的耐火等级。 4 施工 4.1一般规定 4.1.7交流系统单芯电缆敷设应采取下列防涡流措施: 1 电缆应分回路进出钢制配电箱(柜)、桥架; 2 电缆应采用金属件固定或金属线绑扎,且不得形成闭合铁磁回路; 3 当电缆穿过钢管(钢套管)或钢筋混凝土楼板、墙体的预留洞时,电缆应分回路敷设。 4.1.9电缆首末端、分支处及中间接头处应设标志牌。 4.1.10 当电缆穿越不同防火区时,其洞口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封堵。 4.10接地 4.10.1当电缆铜护套作为保护导体使用时,终端接地铜片的最

    2021年9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